【心得】物理系無基礎三個月墊底考上台大經研所
我寫這篇主要是想分享,理科背景的人該如何轉行考進台大研究所。
先上分數:
個體 36 | 總體 61 | 統計 34 | 英文 76*0.5 = 38
考試總分:169
錄取最低分數:169
這一篇文我會分三個部分:背景、考題類型、準備過程,以及一小部分講我的學習方法。
1. 背景
當莎士比亞悲劇看吧
1-1 換跑道
1-2 來自武漢肺炎的一巴掌
1-3 背水一戰,先報先看2. 考題類型
想考台大經研的人都可以看
2-1 個體經濟學
2-2 總體經濟學
2-3 統計學
2-4 專業英文3. 準備過程
一個理科生沒有學過經濟學,三個月勉強過關的過程
3-1 資源盤點
3-2 教材選擇&使用方法
3-3 時間安排A. 學習方法
注意~「準備過程」這一部分不會那麼general,我不打算寫一篇攻略文,不打算寫一本「第一次三個月考研就上手」之類的書。如果你真的慶幸跟我有一樣的背景跟情況,那這部分或許能很有幫助;如果你發現背景情況不太一樣,請你謹慎的思考文章中每一個我的決定跟方法,究竟適不適合你。
1. 背景
為什麼只讀三個月?怎麼不提早準備?當然都是有起因的…(想跳過可直接跳過這部分)
1–1 換跑道
我在大三上的時候對於未來要做物理研究這件事失去了很大的興趣,一方面是被基物實驗中耗我8個小時的實驗給嚇到(6個小時的薄膜濺鍍等待+2個小時用壞掉的儀器做四點量測),另一方面是儘管學習物理很快樂,我更嚮往能接觸以人為本的一些研究,因此我決定未來要轉經濟。
(其實我大學壓根沒讀過經濟,連經濟學原理也只修過上,而且還是大四上修的,基本上這時候的我經濟學只限於高中供需曲線而已)
這時候的我很嚮往旅遊,於是決定把課修一修,提前一個學期畢業,當完兵,去日本打工渡假一年,中間半工半讀,回來考經研所,然後順利回歸學生。
後來順利的申請提前在2020年2月畢業的手續,赴日打工度假簽證也順利申請到,兵役也跟區公所喬的差不多了,這時候全球給我來一個武漢肺炎…
1–2 來自武漢肺炎的一巴掌
一切都打亂了,我2020年2月入伍6月退伍,規劃在日本過到隔年6月的計畫也遙不可及。但是我打工換宿的計畫不想因此消失,我後來在8/1 ~ 10/31 期間前往花蓮石梯坪打工換宿。
順便幫老闆娘宣傳一下><
項鍊海岸工作室
FB: https://www.facebook.com/cacagauwen/
Google: https://g.page/cacagauwen?share
我在阿美族部落快樂的活了三個月之後,因為玩到快沒錢了,只好回到台北。說實在的我開始慌了,因為真的不知道我該做什麼。
我知道我原本就規劃2022年初要考研究所,但是這樣中間變成一年多失學失業。更何況當時我帶著書去到花蓮,一頁都看不下去,我也開始擔心我接下來只會越來越頹廢,越來越提不起勁要準備2022年的研究所。
1–3 背水一戰,先報先看
於是我決定,為了給自己一點看書的壓力,我乾脆就先報名2021年的台大經濟研究所考試吧。
因為這個緣故,我其他學校的經研都沒有報,因為我本來其實只是想用「已經繳報名費了就讀吧」的賽局來逼自己讀的。
這時候是2020年11月初,距離考試時間2021年2月初,只有3個月…
上面落落長的背景講完了,接下來就分享我個人為考研做的準備
2.考題類型
我當初差點就直接買坊間的經研所參考書開始嗑,但還好我一開始就看了考古題,這邊就分享「台大經研所」的考題類型。
(我會特別強調台大經研所的原因是,下面看完就會知道,台大經研考的內容跟其他大學經研商學或財經考的方向有出入)
2–1 個體經濟學
台大個體經濟學很愛考賽局理論,也很喜歡考那種柏拉圖最適、污染權、無異曲線性質什麼的。
如果你買了那種《名校經研財金個體選題》什麼的,抱歉,你會很挫折,跟我一樣。
那種聽起來很個體的題目,什麼SRMC通過AVC最低點啊, P=LRMC = min LRAC 之類廠商理論,總之就是已經在經濟學教科書裡面考到爛掉的題目,基本上真的很少出現。
以2021台大經研個經(110學年度)的題目為例:
1. 行為經濟學、預期報酬
2. Edgeworth Box, 柏拉圖最適
3. 離散兩期模型
4. 特殊效用函數性質
5. 顯示性偏好
6. ???實分析???嗎?
7. 賽局理論
8. 社會成本問題
9. 資訊價值
10. 3*3 bundling
這些題目的答案都不是你一看就知道怎麼解的那種芭樂題,當然安慰用的送分題也是有(就幾題吧,我對的那幾題><)。這些都是你要非常非常清楚知道那些個體理論是如何被推導出來的、根據哪些函數性質、經濟直覺等等。
換句話說,台大經研所給我的感覺是,他不是「大型期末考」,他是真的想篩選出你有沒有能力去分析未來你會遇到的模型或函數。
如果你大學有修過個經,我的建議是,如果真的想考好台大經研的個經,就認真把以前覺得很屁話的數學定義跟分析過程弄懂,仔細搞清楚那些以為是理所當然的結論究竟是源自於哪個經濟上的直覺假設。
這是我的事後諸葛,因為我就是狂刷那種經典題型解析的人(因為我其實讀不完,所以想靠刷題目來練手感,但遇到了不同世界線的題目…),所以個體滿低的。
2–2 總體經濟學
唯一指定毛慶生老師的書《總體經濟學:古典新論》,這個以前的心得文一定也有提到。
其實總體經濟學在一般的人的印象可能是AD-AS模型、IS-LM模型、菲利浦曲線、通貨膨脹影響、國際金融、央行政策…之類的。其他學校或其他系考的總經,甚至是國考的總經,大概都是考這類問題。
但抱歉,台大經研的總經跟個經很像,或是說他根本就是個經。台大總經考的是「總體經濟的個體基礎」(the microfoundations of macroeconomics ),他考的是能不能給定條件(預算限制線)建立一個總體經濟的模型,並且分析他的柏拉圖最適狀態、一階條件、以及外生變數改變時對整體經濟長期短期的影響。毛老師寫的那一本古典新論,基本上全部都是圍繞著這樣的個體基礎在推導總體現象的。
以2021台大經研所總體題目為例:
1. Solow成長模型
2. 個體基礎(勞動搜尋模型)
3. 個體基礎(資產價格)
4. 個體基礎(異質廠商、家庭)
跟個體的出發點一樣,台大經研考這些的目的不是想知道你對這個經濟世界的運作有多熟悉,他想知道你有沒有能力去面對一個新的條件下蹦出來的模型。
如果你有看過過去幾年台大經研所總經的考題,大部分題目都是這種模型分析題,只有一兩題可能是Taylor’s Rule (107–4), Mundell-Flemming Model(106–1), Solow-Swan Model (110–1)。這些Model知道當然最好,但如果像我一樣只有三個月,這些就放棄吧。
我去墊腳石找參考書的時候,完全找不到台大經研總經考古題解答。市面上總經的參考書都是凱因斯學派的模型(頂多粗略介紹新古典成長模型),所以在考總經這條路上還滿辛苦的。
基本上毛老師的書真的要讀懂,他的習題部分就是訓練自己建立模型並且能夠從中做比較靜態分析的工具。
2–3 統計學
乾脆直接改名叫做「計量經濟學」算了…
台大經研的統計學大概分兩部分:超級理論的統計機率論&計量經濟學。機率論滿雜的,真的是各種都會出現一點,不過不會有ANOVA那寫很死的內容;計量經濟倒是考得滿固定(今年除外…)
台大經研考的計量滿多是針對estimator的unbiasnesss, consistency 等等,像是如果有測量誤差,或是要用到工具變數的情況等等。比較進階的計量內容,像是GLS、Time series, Panel data,很少出現(今年倒是出現simultaneous equation model…完全不會)。
以2021年台大經研統計學為例:
1. esitmator
2. parameter estimation
3. inverse method (↑機率論、 ↓計量)
4. explaining regression model
5. OLS properties
6. bivariate regression model
7. simultaneous regression model
(每一題的小題又有滿多概念的)
總結來說,計量佔很大一部分,其他就是機率論。各種機率分配的性質(包含PDF, MGF)記一下最好,當下我緊張到推不出任何東西。
2–4 專業英文
我覺得就是,指考閱讀測驗進階版+英文寫作。
歷年來的出題都很像多益、指考那種一兩篇跟經濟相關的文章,然後用題組的方式考你對文章的理解。今年比較不一樣,他引用好幾篇paper的abstract,然後問你True/False/Uncertain。比起考英文更像是在考你的邏輯判斷吧,像是文章提到一個若P則Q的statement,題目問你若Q則P的情境是不是正確的這樣。最難的是他還有Uncertain這個選項;我要怎麼知道我uncertain的是不是他要的uncertain…
手寫的話,歷年是延伸閱讀測驗的情境,要你用經濟學的角度去分析事情。重點還是在「經濟學」啦,不是華麗文藻,但至少文法要對。不過今年到滿特別的,應該說有夠簡單。今年手寫部分就考「用一句話解釋為什麼需求曲線負斜率」、「用一句話解釋為什麼大量發鈔會通膨」之類的。
今年的專業英文考的是你能不能正確理解經濟學界的paper,還有能不能像paper裡面用三四行噁心的分詞構句把原本要分三四個句子的概念串在一起。
3.準備過程
我再次強調
我的背景是對經濟毫無概念的台大物理系宅男
我的準備過程是我在看過考題跟確認過手邊有的資源之後做出的結論,不見得適用於任何背景的人。
如果你覺得這樣很沒效率或是很不實際,那你沒有錯,因為我也只是考過了這個試,實際上我現在都還在學校旁聽,因為我知道在這種趕鴨子上架的做法下我對經濟學的理解實在還是太少。
3–1 資源盤點
對物理系出來的我(或是你),優勢不外乎就是
- 數學能力
基本上物理系訓練出來的微積分應該是綽綽有餘,個體&總體所需要用到的微積分、線性代數、張量分析(沒有啦開玩笑 不會用到)對物理系來說是家常便飯。我覺得這是理科出身的人考經研所最大的優勢。 - 英文能力
不得不說,我在旁聽幾堂經濟系的課之後,覺得理科的人面對英文的時間可能比經濟系多很多,像是總體經濟學、國際貿易理論等等的課都是使用中文教材。如果在物理系很常接觸到原文書的話,其實讀經濟會滿輕鬆的。
以下列出物理系相對的劣勢
- 沒有統計基礎
正統物理系出來的,對統計就真的一無所知。物理系(大學部啦)不太有假設檢定這東西,實驗跑迴歸也是已經知道哪些會呈線性,轉一下之後直接丟excel畫圖。 - 缺少經濟直覺
這點滿致命的,雖然知識這東西看課本勉強還可以吸收,但是經濟系學生花了三四年培養出來的直覺反應,一般理科生很難追上。 - 系上女生太少
我考試的時候旁邊坐的女的好正,緊張到無法思考。
3–2 教材選擇&使用方法
三個月前我對經濟是毫無概念,一切都是自己來的。
我沒有去補習(剩三個月其實也沒地方補);我滿堅持可以自己念的來,所以我決定使用手邊既有的免費資源來學習。
總體經濟我知道跟其他系的方向不一樣,比較偏向個體,所以我先規劃學習個體經濟學的消費者選擇理論,學到一定熟悉度之後再前去開始碰總體經濟學,並不是同步開始的。
個體經濟學部分我是上清華大學的開放式課程
清華大學開放式課程
個體經濟學 (一)(二) — 張寶塔教授
https://ocw.nthu.edu.tw/ocw/index.php?page=course&cid=82
這個課程並沒有涵蓋所有個體經濟的範疇,事實上很多台大經研個經考的內容上面沒有(ex:賽局、寇斯定理、預期效用…)。不過張寶塔老師在講授消費者偏好理論(maximaize utility)、廠商理論(maximize porfit)的地方非常清楚,分析過程幫助我很多,因此我在銜接到總體經濟學的時候是很順利的。
缺點就是這門線上課程沒有收錄到所有個體經濟的範圍,所以我另外還是買了一本:
財金類‧經研所個體經濟學經典題型解析https://www.sanmin.com.tw/Product/Index/000347861
我自己是一個從頭讀書會讀不下去的人,所以我的方式是非常top-down的。我在聽完張老師的數學基礎之後,我直接抓了這本考試用書開始從題目來學。
我必須再次承認這樣對學經濟很不深入,也是為什麼我個經滿慘的,但絕對可以在最短時間內抓到考試的大主題。我遇到解答內不會的內容基本上就是上Youtube看教學影片,或是看Varian(但我全文看不下去都是速讀一遍)。
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 A Modern Approach, Hal R. Varian
https://www.amazon.com/Intermediate-Microeconomics-Modern-Approach-Eighth/dp/0393934241
總體經濟學 就是老毛那一本
總體經濟學:古典新論(一) 有出版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36958總體經濟學:古典新論(二) 只有官方電子檔
http://homepage.ntu.edu.tw/~mao/
像是前面講的,因為我先學了一部分個體,所以這一本自讀起來沒有這麼痛苦,但整題來說自己讀是滿吃力的。所以後來我乾脆直接回台大旁聽(那個時候他課堂已經講到靜態全面均衡)。
我很幸運(但同時也是不幸)的是,遇到疫情,他上學年下學期的上課過程因應遠距離教學,有被錄下來,所以我真得很幸運的同時還可以看到他下學期的課程(動態稟賦模型、Ramsey Model、RBC)。
下學期課程不是開放的,我是剛好那次有加入他們FB社團才看得到YT私人連結。所以這裡我就先不公布影片網址。
他上課內容基本上就是他課本寫的,但是精彩的地方在於他詮釋的方式還有他慢慢引導你的經濟直覺(完全不用Lagrange Multiplier就能解最佳化的魔法)。總之不上課看書其實也滿夠的,就少了點精彩而已。
至於凱因斯的內容嘛,沒時間看我就放生了,台大經研也不考,說實在我現在那些東西完全不會,國際金融啊央行什麼的也一知半解。
計量我一開始是看coursera的免費課程
Coursera Econometrics
https://www.coursera.org/learn/erasmus-econometrics
他有涵蓋迴歸矩陣形式、內生性、工具變數、異質變異數、時間序列等等。我原本以為已經很夠了,但後來再看考古題發現,完全不夠,尤其是機率論跟統計論的部分。
所以跟個經一樣,我買了統計學歷屆考古解答
統計學歷屆試題詳解
http://publish.get.com.tw/book.asp?BKID=16061&bkid_1=&KindID3=196&KindID4=624
一樣是邊寫邊學的方式,真的有夠痛苦。幾乎沒有基礎的我,不想從頭開始看,於是用這種投機取巧的方式累積,真的是神經病。但我就真的是從歷屆各學校的考古解答一題一題看,看看我還不夠哪些定理、技巧、或知識。
工具書的部分,我是參考數不清的維基百科與google搜尋,以及
Econometrics Analysis, William Greene
https://www.amazon.com/Econometric-Analysis-8th-William-Greene/dp/0134461363
(抱歉我是用盜版電子檔)。這本計量分析真的是很難讀,我是把他當字典在翻的,如果不是我大學時期的線性代數學得不錯我一定看不懂。
還有一位「Youtuber」幫我甚大,我沒上他的課,但我把他的影片在晚上當爽片在看
張翔老師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2K7XnZl7hBC4sRjg7I5pzA/videos
很多我不知道的機率論內容跟推導是先從他影片裡知道的,我再上網去查一遍。說實在我滿後悔當初我沒有買他出的那本書,感覺可以讓我統計不要自學那麼沒方向。
英文,看Varian原文個體經濟學。
因為英文是考經濟相關書寫跟閱讀,沒有比直接讀那個練習感覺來得有用的方法了。除此之外英文我是吃老本。
總花費大概就三本書吧,古典新論、個體試題、統計試題,其他都是找網路資源、上網查、或是看電子檔。說實在我原本連試題都不是很想買,想看看用身邊的資源能夠做到什麼程度。還好我有買 ㄏ
當然中間還有很多朋友的幫忙,無論是問數學問經濟,都幫助我很大,我很感謝他們。
3–3 時間安排
第一個月:個體基礎+計量經濟
第二個月:總體經濟學
第三個月:刷考古題、試題
看書時間:每日13:00~18:00@圖書館
看VTuber:其他所有時間
嗯,我自己打完都覺得很空虛,有講跟沒講一樣。
但我覺得比起時間安排,我能在最短時間準備「考試專用技能」的原因還是在於我是先對整個大方向的分析跟了解,並且規劃策略。
我考試技能的生成函數完全就是客製化的:
prepare(name = "陳O威", time = "3-month" , degree = "phy", goal = "NTUECON")
說實在的我自己很怕這一篇很沒有參考價值,所以才特別花大篇幅在講我對考題的看法,因為就是事前這些觀察幫助我訂策略的。
就考試而言,我已經考上了,但不代表我的「3–3 時間規劃」這一個部分就結束了。我考完之後還是繼續的在台大旁聽經濟系的課,國際貿易、計量經濟理論、動態規劃與動態賽局、金融危機等等…。考研的路上我很慶幸我熬過了,但是身為一個研究生我的能力完全不足。
我想分享這篇的目的不是想傳授捷徑,也不是炫耀;比起我的投機取巧,我更敬佩那些在ptt上面分享自己一步步成為一個合格的研究生的人。我只想讓更多像我一樣在轉跑道的路上很猶豫該什麼時候行動,很懷疑到底有沒有把握的考生,讓你們知道只要知道自己有什麼,身邊有哪些人可以協助你,你就有機會。
A. 學習方法
我從台大物理的時候就是推崇費曼學習法。
簡單來說就是,吸收一遍確定自己整個脈絡都get到了之後,內容放一邊,拿出你的筆記本,把剛剛的整個推導過程從頭到尾自己教自己一次。
重要的內容都自己推導一遍並且整理起來之後,就成為了你的筆記了。因為很常你推導到一半發現越來越不對勁,重新看課本或講義的內容發現完全歪了,就只好重做。因此這種方法我建議用活頁紙,比較方便寫錯揉掉。
老實說我的筆記沒有重看兩三次那種,頂多考前看過一遍。沒看過兩三遍,倒有滿多是重做過兩三遍的;筆記對我來說重點不是要看,是要做。
經濟學也很適合這種學習法,第一個月我在學個經的時候,原則上就是看他教學影片講到一個段落之後,畫面切換到隔壁Gura的直播,然後憑剛剛的印象還有脈絡寫在筆記上。
Gura那個是騙你的,我不可能看這麼可愛的東西還可以專心。